熱門關鍵詞:usb type c接口type c沉板公頭usb 3.1 type c插頭type c沉板母座type C 公頭
USB-IF在昨天正式公布了usb4規范,相信大家都已經知道了。這其實是繼今年三月四號Intel宣布將 Thunderbolt開放給USB-IF后的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
從Spec來看,usb4其實并沒有什么新東西,而更像是一次對usb3,特別是在type-c型接口出現后usb接口、設備與協議混亂化的一次整合。由于目前沒有更多的資料和產品供參考,這里我只想說幾個想法:
1.usb4的物理接口統一在type-c下,所以說以后你的電腦如果說帶了usb4接口,那么它一定是type-c 的。而不像是現在usb3(包括3.0,3.1 gen1/gen2)存在兩種接口的情況。這是在物理接口上進行統一。
2.usb4在命名方面,將以前的一眾讓人頭暈的命名法歸一,這樣其實利于商業推廣。
3.usb4的出現將以前一眾Alternative Mode 協議,如DP,Dock,Thunderbolt 3, VirtualLink 等一勺燴,歸到一個統一的版本下。
乍一看,usb4真的是一個Universal的終極實現,但是現實其實并不是這樣。
1.usb4雖然囊括了眾多Alternative Mode,但是并非強制,因為現在我還沒有看到一個Base Line的說明,也就是說,即便是usb4接口,但是能夠支持的協議也要看具體實現,這個跟目前的usb-c Alternative Mode沒區別。所以我很還是要等一個基準特性列表。
2.usb4分為三種協議速率,10Gbps,20Gbps和40Gbps。這個與現在的情況類似,所謂的10Gbps,就是現在usb3.1 gen2,所謂的20Gbps,在目前的usb3.1 gen2 下無法實現,這是一個新的,名為usb3.1 gen2 2x2的實現。線材其實和目前的3.1 gen2 全功能線材一樣,但是可以多使用一條Lane實現 20Gbps 的翻倍傳輸速率。其實在目前支持 Thunderbolt 3 協議的usb-c接口上,用普通usb-c3.1 gen2 線纜連接兩個Thunderbolt 3設備也是20Gbps 的速率,這就是所謂的半速Thunderbolt 3. 不過這兩種20Gbps有本質區別。40Gbps 即Thunderbolt 3,它使用了全部四條Lane實現全速率傳輸。在usb4 Spec中我們可以看到,使用這個功能需要特殊的線纜,其實就是指目前的Thunderbolt 3線纜。
所以你看啊,這個新的usb4其實并沒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只不過是把現在的Alt. mode 的混亂情況掩蓋掉了。所以短期內你指望usb4統一江湖是非常困難的,它更多的是一個商業推廣上的操作而已。不過,我們依然可以從usb4獲益:
1.物理接口的統一,這不再多說了。
2.Thunderbolt 3設備的普及和價格降低,因為授權開放,所有廠商都可以參與進來,而不是Intel 一家說了算。
3.最重要的是,由于Thunderbolt的引入,usb4最為重要的一個特性是帶寬的動態負載。目前,usb-c在3.1 gen2下,帶寬是根據使用的Alt. mode不同,存在一個硬性的分配。這也就是你看UltraFine 顯示器上的下行usb-c端口是usb2.0 傳輸速率的原因。因為是硬性規定,所以即便顯示器DP信號用不了那么多帶寬,這些多余的帶寬也不能被分配到其他端口或協議上去。但是Thunderbolt 3由于本身要支持菊鏈,所以它天生就帶有了動態帶寬負載的特性,那么在Thunderbolt 3加入usb4后,這個特性也就自然而然的帶到usb4中,這是usb4在實現上最大的一個改變。
4.usb4端口支持 PD,這次是一個硬性規定了。也就是說,usb4的端口一定是type-c,而這個端口一定是支持PD的。這對于用戶來說也是福音,我們不需要再去端口上的圖標來分辨這個type-c是不是能夠支持PD協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