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關鍵詞:usb type c接口type c沉板公頭usb 3.1 type c插頭type c沉板母座type C 公頭
對消費者來說,那一個小小USB的接頭,看起來弱不禁風的,得好好伺候著,特別是智能手機的USB接頭,如果壞了可就不能充電,因此USB Type C的設計,特別著重在強壯耐操,承受得起至少1萬次的插拔,等于平均一天插拔5次,還可以使用約五年半的時間,這已經超過智慧手機改朝換代的周期了!
拿起新買的智能手機,知道一種充電器可以通用,不必再準備好多種充電器,不禁讓我感謝老天。使用移動設備,對于使用者來說,有新奇的App,不如使用簡單來的重要。多少年來,各種奇型怪狀又不能通用的充電接頭實在擾人,而且既不經濟,也不環保。
大多數使用者對于產品的原理并不了解,但是對于產品好不好看、耐不耐用、方不方便,以及便不便宜,可都是專家,要求可都不少。
通用序列匯流排(Universal Serial Bus,縮寫為USB)是連接電腦系統與外部裝置的一種串列埠匯流排標準。它是一種輸入輸出的界面技術規範,被廣泛地應用于個人電腦和移動設備等通訊產品,并擴充功能至攝影器材、數位電視(機上盒)、游戲機等其它相關領域,當然也進入智慧手機這個領域。想當初剛問市時,統一各種裝置的接頭以及支援熱插拔的隨插即用特性,真的帶來很大的便利。USB是專門針對外接裝置所設計,應用多元而且廣泛。以外接界面而言,現在算是打敗了IEEE,外接界面直接面對使用者,就是那一群知道的不多,要求卻不少的家伙,更在意好不好看、耐不耐用、方不方便,以及便不便宜。至于機器裡頭是怎么運作的,大部分人與筆者一樣毫無興趣,只要能夠「以不變應變」,舊有的設備,可以和新的產品相連就好了。USB Type A,B的界面(連接器)確實做到了這點,不論USB的世代如何交替(USB 1.0,USB 2.0, USB 3.0),使用者好像不會增加使用的麻煩。
對消費者而言,使用方便是USB Type C接頭的賣點之一,因為它的插頭只要對準了插座,不管正面或是反面,都可以使用,不怕弄錯方向,這是以往的USB接頭做不到的。所用的方法并不稀奇,USB Type C採用以多勝少的方法,在連接器裡面多加了一組接點,不論正面或者反面,都有對應的接點,所以就達到了這個目的。
傳輸速度提高。2008年11月12日USB 3.0推出之后,帶來了5Gbps高速傳輸效能,而USB 3.1頻寬的規格,更加大為10Gbps。傳輸速度規格的高,并不光是在規格書上寫寫而已,當然要有相應的配套措施。例如,編碼率也要升,USB 3.0為8b10b編碼,也就是每傳送10bit資料中,只有8bit是真實的資料,剩的2bit是做為檢查碼,因此整個頻寬會有高達20%(2/10)的損耗,而新的USB 3.1則是使用128b130b編碼,在130bit的資料中,只需使用4bit做為檢查碼,傳輸損耗率大幅下降為3%(4/132)。
USB 3.1是新一代手機平板電腦共通界面,除了速度可快,理想傳輸速率飆上10Gbps,搭配USB 3.1 Type C連接器,讓USB 3.1成為強大的外接界面,有機會一統未來手機、平板、電腦傳輸界面,可以更方便來做數位資料的傳輸,以及享受各種影音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