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關鍵詞:usb type c接口type c沉板公頭usb 3.1 type c插頭type c沉板母座type C 公頭
2018年10月,蘋果更新了旗下平板電腦系列,新的iPad Pro系列拋棄了蘋果一直緊握的Lighting接口,改用了通用性更高的usb type c接口。在安卓接納usb type c后,蘋果也竟然在一向保守強硬的接口方面做出了讓步。甚至都有人說下一代iPhone也會采用這一接口。
除了iOS和安卓,采用usb type c接口的筆記本也越來越多,包括蘋果的Macbook。那么究竟是什么魅力讓usb type c打動了蘋果,并占領了各種電子產品?usb type c都有什么用途?本文將會為你一一解答。
先明白usb type c的本質
在探討type c接口的種種優勢和應用前,我們得先明確一點:usb type c只是對接口形狀的描述。因此,如果一個接口是type c形狀,并不意味著它就支持USB 3.2 Gen 2傳輸速率(原USB 3.1),或是支持雷電,再或是高功率供電。除非有特殊標識,否則一個形狀和usb type c相同的接口很可能還是普通的UBS 2.0傳輸速率,比如很多手機的type c接口。
usb type c不是為手機而生,而是為了電腦
在usb type c誕生之前,筆記本電腦上使用的都是usb type a接口,體積相對大。即使當時已經有了micro和mini兩種小尺寸的usb接口,但不能正反插的設計極其不便。于是在2013年左右,PC行業大佬英特爾、AMD、惠普和微軟等商量著開發一種新的usb接口。這種接口要體積小到可以放在輕薄筆記本上,方便插拔,還能“一口多用”。需要能同時傳數據(超高速)、傳音頻、傳視頻和供電。隨后更多公司加入了這一計劃,包括蘋果和谷歌(谷歌那時剛開始做Chromebook和全尺寸安卓平板)。
usb type c的誕生趕上了USB 3.2 Gen 2(原USB 3.1)的發布,這讓當時很多usb type c接口都支持USB 3.2 Gen 2。這也是為什么很多人會誤以為usb type c接口就一定支持高傳輸速率。
第一款使用usb type c接口的產品是諾基亞N1平板電腦,發布于2014年年底。隨后樂視在2015年4月發布了首款usb type c手機——樂視超級手機1。
usb type c讓手機音質更好
從消費者角度來看,對usb type c的最直觀印象還是在手機上。不僅是因為這個接口在手機上普及最為徹底,更是因為取消3.5毫米耳機接口后,我們的普通耳機必須配合type c轉接頭才能使用。
從便利性角度來講,這絕對是個退步,所以大部分消費者肯定都不喜歡用usb type c接口聽歌。但如果從音頻角度來講,usb type c接口則給了非音樂手機(現在基本都是)提高音質的機會。比如魅族此前推出的HiFi解碼耳放。
類似解碼耳放造型和手機包裝里面自帶的3.5轉type c轉接頭造型類似,只不過線粗了幾毫米,插頭寬了幾毫米。因為type c解碼耳放內置了獨立的音頻芯片和配套電路,線的品質也有提升。如果產品規格不錯,那么這種type c解碼耳放還是能夠帶來一定聽音體驗提升的。音質提升可能不那么明顯,但降低底噪音會比較明顯,彌補了大部分手機不重視音頻的缺陷。
隨著具有話題性的廠商魅族推出了HiFi解碼耳放,這類產品越來越受關注。樂之邦、節奏坦克等廠商都有類似產品,甚至輝煌不再的HTC也有過自己的“神線”。
安卓、iOS都能用的PD充電
前面提到了供電也是usb type c誕生之初的重點功能之一,有了PD協議的加持,usb type c接口能承受幾十甚至上百瓦的功率,在筆記本和手機快充方面都已廣泛使用。PD充電的最大優勢就是通用性,如果輸出規格合適,一個PD充電適配器可以給iPhone、iPad、筆記本電腦和安卓手機/平板在內的多個設備快速充電。
使用USB Type-C接口的PD充電頭
雷電3帶來的拓展性
雖然目前最快的USB 3.2 Gen 2x2(原USB 3.2)已經支持了20Gbps的傳輸速率(USB 2.0的42倍),但它仍不是最快的采用usb type c形態的接口。雷電3(Thunderbolt 3)能提供最大40Gbps的傳輸速率,兩倍于USB 3.2 Gen 2x2,和還處在研發階段的USB 4一樣快。
雷電協議是由英特爾和蘋果合作研發,現在已經出到第三代,可以看做是性能增強、功能拓展版的usb type c。第三代最大的改變就是改用usb type c的接口形態。除了蘋果外,使用雷電3 usb type c接口的筆記本越來越多了。
40Gbps的高帶寬讓雷電3接口有了完成其它usb接口無法承受的高吞吐量數據傳輸。比如三星X5移動固態硬盤只能在雷電3接口下才能發揮最高讀寫速度。
雷電3的閃電標識
還有就是雷電3能讓筆記本在使用臺式顯卡拓展塢時減少因為帶寬不足而帶來的性能損耗(此時推薦有兩個雷電3接口的筆記本電腦)。
VR游戲接口
除了5G、AI和IoT等,VR也一直是這幾年科技圈的熱詞之一。由于VR游戲對硬件要求極高,大部分高畫質VR游戲都是通過PC/主機連接VR頭盔實現的。由于科技還沒發展到無線連接的地步,現在的VR頭盔必須通過有線方式和PC/主機連接,線材的束縛不能讓用戶玩游戲時完全展開手腳。所以現行業在想辦法通過一根輕便的線來進行連接,最大幅度提高體驗,于是連接協議VirtualLink VR就誕生了。
由于其便利性、拓展性和普及性,usb type c得到了VR行業的認可,被選為了VirtualLink VR接口的形態。VirtualLink VR是英偉達、AMD、Oculus、Valve和微軟等PC VR公司聯合推出的VR標準。如果一個設備有VirtualLink VR接口,用戶就可以只通過一根usb type c VR線玩VR游戲。解決了現在PC VR連線復雜,影響游戲體驗的問題。
部分顯卡右下角有VirtualLink VR接口
而且type c形態的接口也讓筆記本可以輕松容納下VirtualLink VR接口,這對VR游戲未來的多平臺發展非常重要。
總結
從以上這些各領域的應用不難看出,usb type c的魅力和普及已經不可阻擋,各種品牌的各種設備都擁抱了這一標準。就連很多小設備的充電接口也改成了usb type c,比如耳機和鼠標等。同一各種設備接口形狀無疑會給我們帶來更方便的體驗,降低使用成本。接下來就希望蘋果能把旗下所有的產品都換上usb type c接口。這樣不僅造福了蘋果用戶,也能讓優質type c配件變多,對大家都是好事。
來源:泡泡網